建行启动普惠金融战略

5月2日,建设银行召开普惠金融战略启动大会,其举措让人思考。

思考一:做大而有责任的银行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现在世界上流行构建小而美的银行,而建设银行始终牢记自已的使命和责任。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普惠金融业务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民生的责任担当,是建行的重大战略选择,是赢得未来市场的重要战略调整安排。普惠金融涉及小微、双创、扶贫、涉农等领域,涵盖范围广泛,关系国民经济质量和效益,关系就业和民生改善,是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实体经济补短板、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领域。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发展普惠金融,为国家实实在在解决一些社会痛点、民生难点问题。源于社会、回馈于社会,是建行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和家国情怀,也是理应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建行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发展金融科技,拓宽服务网络,创新产品服务,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为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动以战略姿态进入普惠金融领域,发挥资金实力雄厚、资金成本低的优势,为市场带来积极的变化,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特别是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坚持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顶层设计布局,打造普惠金融新体系,组建普惠金融事业部,搭建“三级”垂直组织架构,落实“五专”机制。

田国立表示,尤其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民生领域发展、破解社会难点痛点问题等方面,国有大行要想着怎么出大力,而不能只是想着怎么赚大钱,要想着怎么为国为民分忧,而不是与国与民争利。

思考二:金融科技是普惠金融抓手

  破解小微贷款风险管控难、运营成本高等问题,金融科技是其抓手。

金融科技不是把银行单纯地变成网上银行或者手机银行,其根本之处在于识别和判断地普惠金融的客户在哪里,普惠金融市场在哪里,从而驱动银行找到工作的方向,并合理规避金融风险。

建行以客户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积极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开展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产品,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构建客户筛选模型,提升精准化营销能力。建行开展了“小企业、大数据”客户精准筛选项目,针对建行280多万小微企业存量结算客户,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对无贷户转化为有贷户变化最敏感的关键变量,构建客户筛选模型,预测潜在目标客户,由客户经理进行针对性营销,实现精准服务。

依托“新一代”优势,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小微企业和企业主在建行的资金结算、交易流水、存款投资等各类信息,并积极对接政府相关数据平台,利用人行征信、税务、工商、海关等公共信息,实现精准“画像”、提前授信,并基于相关信息对企业贷后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切实提高服务能力。

推出“小微快贷”模式,实现从贷款申请、审批、签约到支用,全流程网络化、自助化操作,在客户信息完整的情况下,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贷款全流程。同时,客户可自主支用、随借随还,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18年4月底,“小微快贷”累计为27万户小微企业提供2600多亿元贷款支持。

综合金融服务助力“双创”,依托科技创新中心、创业创新金融中心等专业平台,整合政府、产学研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资源和力量,为客户推送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

研发产品惠及县域农村,创新涉农业务担保方式,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创新模式推动精准扶贫,重点支持农户扶贫小额信贷投向建档立卡贫困农户。

这些举措的背后,就是金融科技的力量和底气。

思考三:普惠金融背后的人文关怀

  从建设银行启动普惠金融战略背后,也能体会到建行的人文关怀。

最大的财富不是物质而是激励。建行的普惠金融战略给了普惠金融受众以正向激励,而引起他们的共鸣与振奋。

对于建设银行来讲,作为发展中国家银行,既要面对国际银行业的高水平竞技,又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银行服务,建设银行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革。

2017年,建行率先启航普惠金融,完善顶层设计,建立组织架构,积极探索“大银行服务小企业”的有效模式,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搭建“三级”垂直组织架构,落实“五专”机制,将普惠金融服务机构向一、二级分行以及县域、乡镇延伸,全部37家一级分行、超过120家二级分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110家网点升级成为普惠金融特色支行。

在体制机制方面,针对小微企业特点,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创新产品服务,搭建全流程小微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在服务模式方面,同业首创信贷工厂模式,在大银行中率先试行评分卡方式,并建立了“一圈一链一平台”的集群服务模式。在资源保障方面,始终坚持配置单独的信贷资源、人力与财务资源、对小微企业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等。在产品体系上,坚持创新变革,使产品切实满足客户需求。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建行已形成了包括“成长之路”、“速贷通”、“大数据产品”、“小微快贷”、“裕农通”等产品体系,覆盖了小微企业客户各类信贷需求和风险缓释方式。

再以金融产品为例:

“小微快贷”产品具有六大优势:一是全流程网上办理,建行“小微快贷”的申请、放款、支用、还款,企业通过网银、手机银行自助办理, 7×24小时全天候服务,大大减轻了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二是手续简便,只要在建行开立对公账户,签约对公网银,系统将自动计算企业贷款额度,不再需要提供财务报表、银行流水等资料。三是组合定额,逐步提升。建行将根据企业及企业主在建行累积的金融资产等数据,通过系统自动评估,计算企业贷款额度,并且随着累计金融资产增加,贷款额度会逐步提升。四是担保灵活,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信用、质押、抵押等方式,获取贷款额度。五是放款快,按天计息。仅需用3分钟左右就可实现从申请到审批到支用,最短时间内获得融资,满足企业经营周转需求。六是用款还款灵活,企业可在网上随借随还,有资金需求时申请贷款并开始支付利息,有空余资金时可随时偿还贷款不再承担利息支出,这将与企业生产周期、资金周转的实际情况做到无缝对接。

这样快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试想对普惠金融受众而言,是多大的关心和帮助。

思考四:进一步明确未来前进的方向

  思考近些年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革,最大的财富不在过去而在未来。

田国立表示,建行的“双小”战略指为小行业、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个小行业,是指行业细分行业演进状态下的小行业,是细分市场基础上的小行业,这是专业化精细化的结果,并不是说是容量小的行业,因此并不代表小众市场,而是大众市场。而小企业,是指海量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这里面既有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有代表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创新的,还有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这些目前相对弱势的企业是没有被金融满足的领域,但这些是国计民生,是未来发展,这里面商机巨大!

从某种程度上讲,银行可以说是一种媒介或者是一座桥梁,是把资金方、资金需求方,甚至各个方面都联结起来。办银行其实就是组社群,银行就是把这个社群用金融科技的方式组起来,让大家可以相通,共同为普惠金融贡献力量。

普惠金融因为业务量大且极为分散,且依靠原有的方式,会造成成本大于收益而难以为继,必须努力做到与政府、社会一道共同努力。

建行以平台经营模式做实普惠金融战略,即由建行搭台,各方唱戏,与各类用户、各种场景深入连接,多方融入、共享交互,集聚客群,经营“内容”,生成“流量”,从而实现数据的积累,再把数据作为一种资产来经营,创造更丰富的内容,进一步增强客户粘性,产生更多的流量,实现良性循环。

从国外小微企业发展来看,在扶持小微企业方面,离不开政府的合理介入。一方面是引入政府增信,即银行通过政府提供企业纳税、采购订单等信息,了解企业历史信用及经营情况,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是风险共担,即政府提供一部分风险补偿资金,银行据此放大授信,一旦贷款企业发生违约,由银行和政府按约定比例共担风险和损失,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可获得性。

建行积极推进银政合作,共同扶持小微企业,践行普惠金融。一是深化与工信系统的合作,大力推进“助保贷”业务模式。以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作为贷款增信手段,帮助小微企业解决抵押不足、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批量拓展优质客户。

二是密切与各级税务机构的合作,推广“云税贷”产品,根据企业的纳税记录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及信用水平进行判断,只要满足一定的纳税条件,无需抵质押担保,即可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

三是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企业在应收账款融资公共服务平台上融资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批量拓展信用记录良好的小微企业客户。

四是积极与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接。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在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投贷联动等方面的合作,搭建科技金融资源平台,打造科技金融专属服务品牌,扶持科技型创业创新企业。

五是利用政府采购活动向中小企业供应商倾斜的政策,推出“政府采购贷”,为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缓解中小企业供应商备货期间的资金压力。(刘文)

Add a Comment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